【三人行不行?!】#讓我們在同一條船上
今日共學到博物館體驗造紙
其實每次參觀博物館都有一定程度的壓力
因為這是對於母女三人在各樣情境中
能不能共好的測驗 #基本也是最終目標
要知道學習與一個孩子共好已經很難了
還要與兩個孩子, 三個人共好?
根本難上加難!
你問我難在哪?
#難在課題分離
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課題
媽媽也有媽媽的課題
然後兩個孩子之間與媽媽之間也有共同課題
全部攪和在一起就是...(表示頭痛)
#難在平等
年紀差距很容易造成程度與能力上的落差
孩子常常會有不公平的感受
當然隨著年齡較小孩子的成長
會慢慢地補足這部分
但在這之前真的很考驗媽媽的腦力阿...(再次頭痛)
#難在情境
不同的情境也會有不一樣的難度
以上種種再搭上情境的難度...(頭痛欲裂)
所以從以前到現在
每次以三人行的姿態出門時
都會與孩子們事先約定並達成共識
「無論如何, 我們的目標是平等與共好」
意思就是: 同甘共苦, 生死與共 (好啦~也沒那麼嚴重)
想像三個人都在同一條船上
如何使船能順利地向前航行
類似這種 #生命共同體的概念
經歷過兩年的練習與磨合
才慢慢找到三人之間的平衡與默契
#那我們經歷過哪些事情?
像是誰要逼悠遊卡?
只有一個要怎麼分?
兩個都想坐推車怎麼辦?
一個往東跑一個往西跑怎麼辦?
一個符合資格另一個不符合怎麼辦?
任何活動中其中一個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?
以上各種無法共好的「怎麼辦」
都是這兩年來不斷面對與練習的課題
而光面對這些芝麻蒜皮的大小事就夠累人了 #容易嗎我
所以想對每個有手足, 也還在練習共好的家庭說:
不要氣餒! 因為我也曾經 #像個瘋子一樣
整場都在找小孩
顧了這個跑了那個
一個狀態好另一個就不好 (什麼魔咒)
經歷過各種狼狽、失控與崩潰的場面
也曾經多次敗興而歸
總覺得很沮喪、挫折
覺得為什麼其他家庭可以, 而我們卻不行?
但, 我們也已經在往共好的路上前進了, 不是嗎?
就算現在是「三人行? 不行!」
相信只要不放棄, 持續的練習與成長
總有一天能「三人行不? 行!」
#與孩子練習共好的課題
#就能培養孩子與他人共好的能力
#阿德勒正向教養